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食品 > - 正文 字号:

两千年前的汉代人如何烤串?李锦记带你“穿越”烧烤

时间:2024-08-26  来源:消费者网  责任编辑:

摘要

两千年前的汉代人如何烤串?李锦记带你“穿越”烧烤

炭火风吹旺,肉焦滋味香。822日上午,在郑州市大信家居博物馆聚落中的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内,由顶端新闻、李锦记联合主办,郑州汉服文化社大力支持的“豫见李·贯‘串’古今”美食活动现场,在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帮助下,汉服爱好者们复刻出两千年前汉代人烤串的场景。

汉服爱好者与李锦记希望厨师共同开启汉代烤串穿越之旅

从古至今,文化与可持续的千年传承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民族共识,烧烤在保留食材本味的前提下,又增加了食材的烟火气,古往今来有着为数不少的忠实拥趸。在《诗经》中,就多次提到“炮”、“燔”、“炙”等多种烧烤方式。

中国厨房博物馆内,出土自汉代的陶制烤炉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烤炉外观与现代烤炉类似,呈长槽形,内部有专门的烧烤架和通风孔隙——精致的烤炉引得不少汉服爱好者拍照打卡。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收藏或复原了汉灶、灶王经、节能七星灶、满汉全席、古代水井模型等数千件展品,将中国悠久的厨房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服爱好者参观学习中国古代厨房文化

“古代人的厨房就有这么多工艺和讲究,我以后要多研究学习,从传统厨房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智慧。”汉服爱好者沈千禾说,她从小就对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今天了解了这么多厨房文化,以后一定要把这些文化传承发扬好。

汉服爱好者体验古代厨房工具、打卡《灶王经》

袅袅炊烟中,传承的不仅是汉代烧烤的工具与美食背后的内核,也有厨房中的可持续。在汉代,烧烤使用的木炭,它主要来自于是灶门旁边的炭罐:烧水做饭完毕之后,炉膛内未尽之柴薪放入罐中,冷却成炭,以备今后烧烤、取暖之用。待烧烤用完的木炭,古人再将其制成灰,可以入田为肥,回归农田实现物尽其用可循环。这种物尽其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李锦记“共享成果、造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今年,李锦记率先在四川成都启动可持续“李”想计划,向公众传播可持续发展消费理念,倡导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使得可持续回归生活。

人间烟火,汉代烧烤与现代酱料的融合

参观结束后,汉服爱好者们来到博物馆一侧的厨房内,体验使用复刻的汉代烤炉还原两千年前的烟火气:在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协助下,大家沉浸式地调味、腌制肉类、串肉、烧烤、品尝……在酱料的醇香与炊烟袅袅的烟火气中,大家似乎穿越回到了汉代。

豫见“李”,大家沉浸式体验烧烤的乐趣

“烧烤好不好吃的关键在于肉的腌制,而腌制的关键又在于调味。”来自河南南阳的李锦记希望厨师齐馨萌,这一次化身为大家的调味指导师,一边指导演示如何使用李锦记薄盐味极鲜、薄盐蚝油和纯香芝麻油调制减盐健康又美味的烧烤料,一边分享了自己的学厨经历:2022年,她初中毕业后,因为喜欢烹饪加入了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现在的她正在成都JW万豪酒店实习。“两年前,我的家人还对女生学厨师有所担心。但现在我已经有了一技之长,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帮助家里,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

希望厨师齐馨萌和大家一起烧烤的场景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作为拥有136年发展历史的民族品牌,李锦记始终坚持责任初心,积极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河南作为传统文化大省,值得我们去发掘传承。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厨房文化和烧烤文化,共同参与到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让饮食文化可持续、可传承、可创新。”

李锦记将与它的希望厨师们持续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消费者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消费者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需注明“来源:消费者网”字样。本网转载其他网站的稿件,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
返回
首页 • 食品 • 正文

两千年前的汉代人如何烤串?李锦记带你“穿越”烧烤

发布时间:  来源:消费者网   

炭火风吹旺,肉焦滋味香。822日上午,在郑州市大信家居博物馆聚落中的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内,由顶端新闻、李锦记联合主办,郑州汉服文化社大力支持的“豫见李·贯‘串’古今”美食活动现场,在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帮助下,汉服爱好者们复刻出两千年前汉代人烤串的场景。

汉服爱好者与李锦记希望厨师共同开启汉代烤串穿越之旅

从古至今,文化与可持续的千年传承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民族共识,烧烤在保留食材本味的前提下,又增加了食材的烟火气,古往今来有着为数不少的忠实拥趸。在《诗经》中,就多次提到“炮”、“燔”、“炙”等多种烧烤方式。

中国厨房博物馆内,出土自汉代的陶制烤炉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烤炉外观与现代烤炉类似,呈长槽形,内部有专门的烧烤架和通风孔隙——精致的烤炉引得不少汉服爱好者拍照打卡。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收藏或复原了汉灶、灶王经、节能七星灶、满汉全席、古代水井模型等数千件展品,将中国悠久的厨房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服爱好者参观学习中国古代厨房文化

“古代人的厨房就有这么多工艺和讲究,我以后要多研究学习,从传统厨房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智慧。”汉服爱好者沈千禾说,她从小就对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今天了解了这么多厨房文化,以后一定要把这些文化传承发扬好。

汉服爱好者体验古代厨房工具、打卡《灶王经》

袅袅炊烟中,传承的不仅是汉代烧烤的工具与美食背后的内核,也有厨房中的可持续。在汉代,烧烤使用的木炭,它主要来自于是灶门旁边的炭罐:烧水做饭完毕之后,炉膛内未尽之柴薪放入罐中,冷却成炭,以备今后烧烤、取暖之用。待烧烤用完的木炭,古人再将其制成灰,可以入田为肥,回归农田实现物尽其用可循环。这种物尽其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李锦记“共享成果、造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今年,李锦记率先在四川成都启动可持续“李”想计划,向公众传播可持续发展消费理念,倡导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使得可持续回归生活。

人间烟火,汉代烧烤与现代酱料的融合

参观结束后,汉服爱好者们来到博物馆一侧的厨房内,体验使用复刻的汉代烤炉还原两千年前的烟火气:在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协助下,大家沉浸式地调味、腌制肉类、串肉、烧烤、品尝……在酱料的醇香与炊烟袅袅的烟火气中,大家似乎穿越回到了汉代。

豫见“李”,大家沉浸式体验烧烤的乐趣

“烧烤好不好吃的关键在于肉的腌制,而腌制的关键又在于调味。”来自河南南阳的李锦记希望厨师齐馨萌,这一次化身为大家的调味指导师,一边指导演示如何使用李锦记薄盐味极鲜、薄盐蚝油和纯香芝麻油调制减盐健康又美味的烧烤料,一边分享了自己的学厨经历:2022年,她初中毕业后,因为喜欢烹饪加入了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现在的她正在成都JW万豪酒店实习。“两年前,我的家人还对女生学厨师有所担心。但现在我已经有了一技之长,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帮助家里,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

希望厨师齐馨萌和大家一起烧烤的场景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作为拥有136年发展历史的民族品牌,李锦记始终坚持责任初心,积极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河南作为传统文化大省,值得我们去发掘传承。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厨房文化和烧烤文化,共同参与到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让饮食文化可持续、可传承、可创新。”

李锦记将与它的希望厨师们持续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

随便看看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