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食品 > - 正文 字号:

摘要

3月5日,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受邀亮相启动仪式,向公众展示如何利用可持续理念与技能,“造”有温度、有意思的厨房,与公众共享成果,造福社会。

“造”之一字,自古含义广博深邃,其意涵随着时代流变层层叠加,既有具象的行动达成,又有抽象的精神创造,亦贯穿环保志愿服务之始终——这是今年成都环保志愿者日暨成都环保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的关键词,35日,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受邀亮相启动仪式,向公众展示如何利用可持续理念与技能,“造”有温度、有意思的厨房,与公众共享成果,造福社会。

从可持续生活到有意思的厨房

去年3月,李锦记在成都首创推出可持续“李”想计划以来,已经通过进社区、进学校,由希望厨师教公众做菜、教将厨房中的“垃圾”变废为宝,与社区公众共同营造有温度、有意思的厨房空间,积极践行李锦记“共享成果、造福社会”的企业文化。截止目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已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帮助超过500万人次了解到“有意思的厨房”营造技巧。

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环保志愿者,向公众传递“有意思的厨房”

“去年一年,我们尝试了很多后发现,可持续、环保的点点滴滴并不是浮在表面的口号或行动,而应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生活的本质。”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带着去年的经验,可持续“李”想计划今年焕新出发,聚焦在厨房这个功能空间,让更多人拥有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李锦记展示如何用闲置物件打造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因此,李锦记这次在环保志愿服务启动月现场带来的展品都来自于可持续“李”想计划中厨房中随处可见的物件:有“前身”是李锦记薄盐生抽、黄豆酱、卤水汁的玻璃花瓶、环保夜灯、香薰蜡烛;有用食材边角料制作的环保酵素;有用咖啡渣完成的手工肥皂;有用餐厅菜单改造的收纳包、文件架;也有用餐厅活动物料焕新的环保手提袋……每一样来到现场的环保周边,都来自于厨房,最后也将服务于厨房。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李锦记的人情味

活动现场,一袭洁白的厨师服志愿者们显得格外醒目,他们带来的环保展台也十分特别——有颜值、有味道、有可持续:用鹌鹑蛋、黄瓜和蒜苗制作的郁金香花造型的轻食,配上李锦记薄盐生抽、陈醋等调配的蘸料;洗净的闲置酱料玻璃瓶成为花瓶、夜灯等物件;食材边角料加上闲置塑料瓶成为环保酵素,又能发挥大作用——这是一整个“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标配。

李锦记希望厨师助力“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我们是李锦记希望厨师,都是因为李锦记希望厨师公益项目的资助,从家乡来到成都财贸职高学习中餐烹饪专业,又因为李锦记了解到了可持续生活方式,加入可持续‘李’想计划成为志愿者。”活动现场,李锦记希望厨师陈秋香向参观嘉宾介绍,她的家乡在广西桂林,因为家庭经济原因,2026年初中毕业后在广西民建的推荐下了解到了李锦记希望厨师公益项目,果断报名、参加面试,顺利成为一名李锦记希望厨师。2019年,陈秋香顺利毕业后先后进入成都希尔顿酒店、百悦希尔顿酒店任职点心房主管、食品安全卫生主管,在不同的餐饮岗位上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从去年起也通过参加多次可持续“李”想计划的活动,在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走进社区,教授居民们制作传统面点,“看到自己掌握的技能可以服务更多的社会大众,让更多公众了解到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李锦记希望厨师陈秋香向嘉宾介绍可持续“李”想计划

自从去年3月起,共有110名李锦记希望厨师加入可持续“李”想计划,在日常的学习或活动中慢慢明白可持续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也了解到了在“造”的加持下,可以帮助大家将厨房变得有温度、有意思,在一次又一次的可持续“李”想计划中,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身份转变,将人情味流转其中。

未来,李锦记希望厨师将带着可持续“李”想计划继续打造有意思的厨房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这次能够受邀参加成都环保志愿服务月的启动仪式,是大家对李锦记的认可,也是对李锦记开展的社区可持续活动的支持。未来,李锦记也会继续秉承“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使命,通过可持续“李”想计划继续向更多公众传授“造”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的技巧,打造属于中式厨房独一无二的可持续、环保美丽;也将继续发挥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环保志愿者的优势,将有意思的厨房不仅出现在大家的家中,也可以出现在餐厅中,带动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消费者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消费者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需注明“来源:消费者网”字样。本网转载其他网站的稿件,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
返回
首页 • 食品 • 正文

可持续“李”想计划 | 李锦记“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亮相成都环保志愿者月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  来源:消费者网   

“造”之一字,自古含义广博深邃,其意涵随着时代流变层层叠加,既有具象的行动达成,又有抽象的精神创造,亦贯穿环保志愿服务之始终——这是今年成都环保志愿者日暨成都环保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的关键词,35日,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受邀亮相启动仪式,向公众展示如何利用可持续理念与技能,“造”有温度、有意思的厨房,与公众共享成果,造福社会。

从可持续生活到有意思的厨房

去年3月,李锦记在成都首创推出可持续“李”想计划以来,已经通过进社区、进学校,由希望厨师教公众做菜、教将厨房中的“垃圾”变废为宝,与社区公众共同营造有温度、有意思的厨房空间,积极践行李锦记“共享成果、造福社会”的企业文化。截止目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已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帮助超过500万人次了解到“有意思的厨房”营造技巧。

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环保志愿者,向公众传递“有意思的厨房”

“去年一年,我们尝试了很多后发现,可持续、环保的点点滴滴并不是浮在表面的口号或行动,而应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生活的本质。”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带着去年的经验,可持续“李”想计划今年焕新出发,聚焦在厨房这个功能空间,让更多人拥有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李锦记展示如何用闲置物件打造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因此,李锦记这次在环保志愿服务启动月现场带来的展品都来自于可持续“李”想计划中厨房中随处可见的物件:有“前身”是李锦记薄盐生抽、黄豆酱、卤水汁的玻璃花瓶、环保夜灯、香薰蜡烛;有用食材边角料制作的环保酵素;有用咖啡渣完成的手工肥皂;有用餐厅菜单改造的收纳包、文件架;也有用餐厅活动物料焕新的环保手提袋……每一样来到现场的环保周边,都来自于厨房,最后也将服务于厨房。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李锦记的人情味

活动现场,一袭洁白的厨师服志愿者们显得格外醒目,他们带来的环保展台也十分特别——有颜值、有味道、有可持续:用鹌鹑蛋、黄瓜和蒜苗制作的郁金香花造型的轻食,配上李锦记薄盐生抽、陈醋等调配的蘸料;洗净的闲置酱料玻璃瓶成为花瓶、夜灯等物件;食材边角料加上闲置塑料瓶成为环保酵素,又能发挥大作用——这是一整个“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标配。

李锦记希望厨师助力“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我们是李锦记希望厨师,都是因为李锦记希望厨师公益项目的资助,从家乡来到成都财贸职高学习中餐烹饪专业,又因为李锦记了解到了可持续生活方式,加入可持续‘李’想计划成为志愿者。”活动现场,李锦记希望厨师陈秋香向参观嘉宾介绍,她的家乡在广西桂林,因为家庭经济原因,2026年初中毕业后在广西民建的推荐下了解到了李锦记希望厨师公益项目,果断报名、参加面试,顺利成为一名李锦记希望厨师。2019年,陈秋香顺利毕业后先后进入成都希尔顿酒店、百悦希尔顿酒店任职点心房主管、食品安全卫生主管,在不同的餐饮岗位上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从去年起也通过参加多次可持续“李”想计划的活动,在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走进社区,教授居民们制作传统面点,“看到自己掌握的技能可以服务更多的社会大众,让更多公众了解到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李锦记希望厨师陈秋香向嘉宾介绍可持续“李”想计划

自从去年3月起,共有110名李锦记希望厨师加入可持续“李”想计划,在日常的学习或活动中慢慢明白可持续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也了解到了在“造”的加持下,可以帮助大家将厨房变得有温度、有意思,在一次又一次的可持续“李”想计划中,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身份转变,将人情味流转其中。

未来,李锦记希望厨师将带着可持续“李”想计划继续打造有意思的厨房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这次能够受邀参加成都环保志愿服务月的启动仪式,是大家对李锦记的认可,也是对李锦记开展的社区可持续活动的支持。未来,李锦记也会继续秉承“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使命,通过可持续“李”想计划继续向更多公众传授“造”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的技巧,打造属于中式厨房独一无二的可持续、环保美丽;也将继续发挥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环保志愿者的优势,将有意思的厨房不仅出现在大家的家中,也可以出现在餐厅中,带动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便看看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