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迪士尼因为入园翻包检查和禁带食品入园被起诉的事件,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原告认为,上海迪士尼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无效条款。
那么上海迪士尼翻包检查和禁止游客自带食品入园的规定是否合理合法?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大学生小王起诉上海迪士尼
今年1月30号,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小王到上海迪士尼游玩,她花了40多块钱买了饼干等零食准备带进园内。但在入口处,工作人员检查了她的背包,并告知她,不能带食品入园,只能在门口吃掉或者丢弃。学生小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翻包发现我带了食物之后,让我把食物扔掉,我不同意,他们就不让我进去。我觉得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他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还有公平交易权、隐私权。”
入园处安检人员在检查游客背包/来自网络
今年3月,小王和三位同学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起诉了上海迪士尼乐园,提出了确认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以及赔偿被迫丢弃的食品费用的诉讼请求。小王的指导律师、上海市志君律师事务所律师袁丽说:
“条款里禁止携带食物,园区内的价格偏高、搜包等都是有问题的。上海迪士尼一方表示没有排除游客的选择权,但我们认为如果不在里面吃东西,再进来的话还要再排队,游玩的时间的话就减少了,这是不成立的。
另外,他还基于卫生的一个考虑,认为乱扔垃圾影响环境,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迪士尼的职责。”
袁丽表示,目前案件还在审理过程当中,双方都在等待一审判决结果。
但是,对于上海迪士尼翻包检查和禁带食品入园规定的讨论却在不断发酵。上海迪士尼对外回应称,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入园的规定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如果游客自己携带食品或饮料,欢迎游客在乐园外的休息区域享用。那么事实是否确实如此呢?
各地携带食品规定不同
8月15号上午,记者带着饼干、面包等食品来到北京欢乐谷,在入口,只需要将背包等放入安检机检查,并没有工作人员翻包检查,也没有禁止记者带食品入园。北京欢乐谷市场部工作人员张舒钧表示:
“北京欢乐谷官网公示过,请勿携带劣质食品饮料及酒精饮品进入。只要游客进入安检、检票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是可以进去的。”
北京欢乐谷游园指南中的提示/北京欢乐谷官网
北京欢乐谷入园安检处/记者拍摄
临近中午,有游客在园内的主题餐厅就餐,也有不少游客拿出自带的面包、火腿肠等食用。记者发现,游客基本都会把剩下的垃圾重新装好扔掉或随身带走,园内卫生情况较好,地面上没有发现有各类垃圾。
在北京欢乐谷主题餐厅就餐的游客/记者拍摄
在园内拿出薯片等食品的游客/记者拍摄
但也并非所有的主题乐园都允许携带食品入园,比如,天津欢乐谷的官网上就显示,“请勿带食品、饮料、宠物入园”。记者致电国内知名主题公园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的客服时也得知,不允许携带食品入园。
广州长隆度假区客服人员:“每人只能携带一瓶600毫升以下的饮用水,食品是不可以携带的。如果太小的孩子不可以吃米饭等食物的,可以跟园区现场的工作人员协商,一般可以带进去。”
在中国香港迪士尼、日本东京迪士尼的官网上,记者同样看到了禁带食品进园的规定,不过,这一规定都需要点开网站最下面的小字——“乐园须知”才能看到,如果不特意寻找不容易发现。而在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的官网上,禁止携带的物品中没有食品这一项。
今年到美国留学的王亦然上周刚刚去了位于奥兰多市的环球影城,没有因为自带食品受到限制,她说:
“他们外面的标志是NO WEAPON,就是不能携带武器,其他的没有限制,也没有国内常见的安检机器。工作人员就让我打开包看了一眼,没有翻包,很快就进去了。”
香港迪士尼相关规定/来自香港迪士尼官网
美国加州迪士尼没有禁带食品/来自加州迪士尼官网
对于禁带食品进入主题乐园的规定,不少游客都表示并不合理。
外边跟里边价格都差好几倍,你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自己带东西啊?
欢乐谷还有北京这边这么多游乐园,包括我们刚从新加坡环球影城回来,都没有这种规定。因为它就是垄断,进到园里,肯定得吃得喝,就得在园内消费。
如果不让带食品,到园内以后又哄抬物价,确实是会引起一些不满。
专家:禁带食品是无效条款
上海迪士尼等主题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这一条款其实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如果说园内商品的价格和园外是能够保持一致的,那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说他为了让自己园内的商品能够更大量销售,而且价格不菲,这其实是属于强迫消费的一种行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
“不论是以店堂告示、协议还是在购票的背面告知,它都是迪士尼单方面提前制定的格式条款,而实际上,这个条款单方面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权利,那么就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是无效条款。”
而以“国际惯例”来解释禁带食品的规定的说法也站不住脚。陈音江说:
“实际上,迪士尼作为一个大型、知名的娱乐场所,应当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的义务,不代表说市场上有违法的行为你就一定可以违法。”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
“国际惯例和行业惯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如果说惯例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或者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即使确实有这样的行业惯例和国际惯例,那也应当是予以突破或者说是认定为无效。”
上海迪士尼内的主题餐厅/来自上海迪士尼官网
这些主题乐园内销售的食品、饮料一般都超出市场价格几倍,比如上海迪士尼里一瓶可乐20元,一支雪糕要40元。刚到上海迪士尼玩了一圈的游客黄女士对此深有体会。
“食品的质量其实还是挺好的,但是与它的价位相比的话还是有点太贵了。比如我买了照烧鸡肉卷,也没有什么米奇主题和与迪士尼相呼应的元素,就要60元。套餐大约是75到80元之间,再加一杯饮料就100左右了。矿泉水是10块钱一瓶,所以很多人都是拿瓶子去接园内免费的直饮水。”
迪士尼园区内出售的套餐/来自网络
据小王的指导律师、上海市志君律师事务所律师袁丽介绍,上海迪士尼一方在法庭上提出并没有强制游客在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选择到园外就餐。
但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这就是变相限制消费者选择,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迪斯尼游乐园园区比较大,排队的时间很长,你还让游客反复出来又进去,根本游园的目的都达不到。
更关键的是它里面的这种食物和饮料的价格比外面要贵很多,通过制定这么一个条款,实际上就是限制消费者,必须来买我这一种高价的食物。那么公平交易中规定的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你的价格比外面高出很多,那合理性体现在哪里?”
企业应遵守经营自主权的边界
景区、主题乐园内高昂的食品销售价格一向被公众吐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北京工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张运来分析,高定价主要是为了提高园内的二次消费。
“大型的主题游乐园,它最大的特点是投资特别巨大,为了尽快缩短投资回收期,他可能要在门票的一次性消费的基础上考虑二次消费。这就会容易走到一个怪圈里面,有些中国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但还要开发二次消费的潜力,所以,很多游乐园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提高食品、纪念品的价格。”
上海迪士尼园区/来自网络
这也是迪士尼亚洲和欧美国家禁带食品规定不同的原因之一。张运来说:
“相对于欧美的消费者倾向于吃住都在园区内,亚洲的消费者在逛诸如此类的大型游乐园的时候,愿意自己携带一些食品和饮料,这样的话,就造成景区尤其游乐园二次消费的水平下降。”
上海迪士尼内销售的纪念品/来自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微博
企业确实有自主定价和制定规章制度的经营自主权,但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表示,经营自主权是有边界的。
“经营者在经营的时候是单纯考虑了自己的盈利空间,还是考虑对方的承受力?是基于自己的强势地位和单独的经营权来考虑定价,还是说就是要剥夺消费者的一切剩余价值?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能建立在剥夺消费者权利、限制公众利益的基础上。”
除了禁带食品、园内高定价外,在入园前翻包检查也让游客深感不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7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说:
“基于企业私自的利益进行翻包、搜身,是法律明确禁止的事,有损消费者的人格权和人身尊严。”
安检人员正在翻包/央视财经微博截图
维权不是一人之事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张运来分析,由于迪士尼乐园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市场没有充分竞争,才导致种种问题的存在。
“迪士尼乐园在国内只有两家,而且它是一个具有特别强的主题感、吸引力的主题乐园,在市场上它的供给是有限的。所以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一旦这个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的时候,消费者就可能会选择用脚投票。”
以近年来机场的食品价格下降为例,外部的压力和竞争会让企业经营更规范。张运来说:
“一个是舆论上的压力,还有当价格过高,消费者如果拒绝购买,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特别大的压力,那也逼迫着企业去做更多的选择,采取一定的降价策略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这次小王起诉上海迪士尼的事件具有示范性,建议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也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上海迪士尼进行调查,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认定,如果他确实是涉嫌霸王条款的,应该责令他尽快改正,向消费者赔礼道歉;如果论证后不是,也应该向公众说明。
另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消法也赋予了省级以上的消协,可以针对侵害不特定多数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